top of page

ICE如何利用洛杉磯警局追蹤移民並驅逐

來源於洛杉磯華人資訊網


據LA Times網站7月30日報道 今年3月,洛杉磯警方因涉嫌威脅前妻的新伴侶逮捕了 Jose Juarez-Basilio。他在監獄中被關押不到24小時後獲釋。約三個月後,這段短暫的羈押最終導致他被驅逐出境。


圖:新聞標題截圖
圖:新聞標題截圖

盡管 Juarez-Basilio 並未被正式起訴,但這次看似例行的警方接觸,使這名35歲的無證墨西哥籍男子進入了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(ICE)的視線,隨後被跟蹤並驅逐出境。



數月來,洛杉磯警察局(LAPD)領導層一直努力向公眾保證,該部門與移民官員的合作受到嚴格限製。



然而,Juarez-Basilio 的案件以及聯邦法院記錄中提到的幾十起類似案件表明,LAPD 通過與聯邦執法部門定期共享指紋數據,使 ICE 得以找到新的目標。



在川普政府持續加強該地區打擊移民的背景下,洛杉磯警察局與移民當局合作的問題變得愈發敏感。數百人在 ICE 和邊境巡邏隊(Border Patrol)蒙面特工的突襲中被拘留,引發抗議活動及針對“流動巡邏隊”隨意拘捕嫌疑人的持續訴訟。



洛杉磯警察局局長吉姆·麥克唐奈(Jim McDonnell)多次提及一項名為“特別指令40”(Special Order 40)的長期政策,該政策禁止警員僅以確認個人移民身份為由進行攔截。該政策於1979年實施,旨在向不斷增長的移民社區保證,他們可以作為犯罪案件的證人或受害者出面作證,而不必擔心被遣返。



“但鑒於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移民局勢已變得異常復雜,洛杉磯警察局是時候采取超越現有政策的措施了。”市議員 Hugo Soto-Martinez 表示。



他在最近一次采訪中說:“我曾認為《特別指令40》是正確的做法,現在是否依然適用?當然不是。”



Soto-Martinez 特別指出,令人擔憂的是 LAPD 對自動車牌識別系統(ALPR)收集的數據的管理方式。這些設備遍布全市,用於追蹤車輛行蹤。警方堅稱這些信息不會與 ICE 共享,但其他地方執法機構過去曾違反過類似規定,這讓人擔心 LAPD 是否能信守承諾。




Soto-Martinez 說:“如果 LAPD 有哪怕一絲可能與 ICE 共享任何數據,那麼該市就需要正視這些漏洞。”



本月,市長凱倫·巴斯(Karen Bass)下令成立一個工作組,審查並可能更新 LAPD 的移民政策。在新聞發布會上,麥克唐奈表示,他認為“特別指令40”仍然實現了其最初使命,即建立公眾信任。



他說:“如果人們不願意站出來舉報自己作為受害者或目擊者所遭遇的犯罪,我們就無法發揮作用。”



但麥克唐奈重申,他的警員不會幹預聯邦執法行動——即便這可能違反最近一項臨時法院禁令,該禁令禁止聯邦特工進行種族畫像(racial profiling)。他表示,如果洛杉磯居民有疑慮,可以向聯邦政府投訴或尋求其他法律救濟。



在一個拉美裔人口超過一半的城市,這種立場正面臨越來越多的質疑。批評人士稱,當 ICE 的突襲引發憤怒抗議時,LAPD 通過提供人群控製實際上是在暗中支持 ICE。



資深民權律師 Connie Rice 說:“你不可能在短短一個月內經歷這些事情後,還指望公眾信任參與其中的任何執法部門。移民社區會問:‘你們不是應該保護我們嗎?’”



Juarez-Basilio 的案件表明,LAPD 在遵守“特別指令40”且未直接參與移民執法的情況下,仍間接使 ICE 得以開展驅逐行動。



記錄顯示,他於3月23日因涉嫌作出刑事威脅而被拘留。法庭文件描述稱,他被指控在 T 恤下藏有不明物體,並威脅前伴侶的新伴侶。



當 Juarez-Basilio 被登記入聖費爾南多谷監獄並采集指紋時,信息被傳送至橙縣的 ICE 太平洋執法響應中心。



法庭記錄顯示,一名 ICE 特工隨即調查了 Juarez-Basilio,發現他此前已三次被驅逐出境並非法重新入境,這構成聯邦犯罪,而不僅僅是違反民事移民法。


Juarez-Basilio 在 ICE 逮捕前繳納保釋金後獲釋。洛杉磯縣地方檢察官辦公室因證據不足拒絕提出刑事指控。


在上個月聯邦法院聽證會結束後,ICE 特工將他拘留。


經審查刑事法庭文件發現,他是過去幾個月內至少30名被 LAPD 逮捕、隨後因非法重新入境而被 ICE 拘留人員之一。



在 Juarez-Basilio 和其他幾人的案件中,指控文件除了提及非法入境外,未涉及任何其他犯罪行為。在少數案件中,被捕者確有暴力重罪前科。



轉載於洛杉磯華人資訊網,轉載請註明來源,切勿侵權。

7月 30

讀畢需時 3 分鐘

相關文章

bottom of page